一級指標 |
二級指標 |
主要觀測點 |
1.道德與公民素養 |
道德素養 |
道德意識:對社會的道德原則和規范的認識。 道德行為:在道德意識支配下采取的對同伴、教師等各類社會成員具有善惡意義的行為。 |
公民素養 |
公民意識:服務國家、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。參 與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法律等社會活動需要具備的權利與義務意識、主體意識、法治意識、環境意識、科技意識等。 公民技能:使用權利與承擔義務、體現主人翁地位、維護法治、保護環境、運用科學技術等需要的技能。 |
|
2.學習與創新能力 |
學習能力 |
主動學習的能力:設計學習活動、監控與調節學習過程的能力。 獨立探究的能力:提出研究問題、建立猜想與假設、運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和建構知識的能力。 〃搜集與加工信息的能力:為完成特定學習任務而搜集、組織、管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。 |
實踐能力 |
動手動腦能力:學會做事,組織并參與各種社會生活實踐活動, 解決基本的實際問題。 主動適應社會:學會做人,在與同伴、教師等社會成員的交往過程中,與人交流溝通。 |
|
創新能力 |
創新意識:在包括綜合實踐活動在內的各類學習活動中具有創新動機、創新旨趣和創新情感等。 創新技法:具備從事創新活動的原理、技巧和方法等。
|
|
3.合作與 交流 |
合作能力 |
分工協作:在包括綜合實踐活動在內的團隊活動中, 為實現團隊共同目標而進行任務分工,并在完成任務 過程中相互協調。 綜合決策:在綜合考慮多元的目標和多元的問題的基礎上做出合理的決策。 |
交流能力 |
觀點表達:能用適當語言和方式準確地表達自己的 思想和意見。 意義理解:能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準確地把握對方的觀點和意見 |
|
4.運動與 健康 |
體育運動 |
運動技能:包括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所規定的六項基 本運動技能。 運動習慣:在長期參與體育鍛煉過程中形成的、具有穩定性和規律性的鍛煉方式。 |
身體健康 |
基本體質:符合《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》對高中 學生體質的要求。 衛生習慣:長期堅持不懈地保持飲食衛生、學校與環境衛生、以及進行衛生防疫。 |
|
心理健康 |
自我和諧:能夠保持身心發展的一致性,及其自己的行為方式與對自己的認識的一致性。 情緒穩定:面對客觀事物所表現出的積極情緒體驗能夠保持持久性和恒定性。在特定的社會環境中調試自己的心態。 |
|
5.審美與表現 |
審 美 |
感受美:感受文學、音樂、舞蹈、影視等作品中的美的能力。 欣賞美:欣賞文學、音樂、舞蹈、影視等作品中的美的能力。 |
表 現 美 |
行為美:在體態、風度、情感、品格和儀表等方面 表現美感。 創造美:在各類藝術活動中創造美的事物或作品。 |